学工风采

实践专栏| 食生学子赴无为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探城市文脉,访基层校友

作者:王涵、马金萍/图;高晓雅、张君贤、孙敬仪/文;李艳/审核  发布时间:2025-07-10  阅读次数:

7月8日,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赴无为市"绿色赋能乡村振兴,校地共庆八十华诞"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5人随同指导老师葛永莉,开启校地融合新实践。团队通过座谈交流、文化考察、校友寻访等形式,深度解码无为发展脉络,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校地同心绘新篇乡村振兴的共进蓝图

当日上午,团队与无为市团委进行座谈。据悉,学院已于6月与无为市开展校地企交流座谈会,为此次实践筑牢合作根基。团市委书记姚文敏热烈欢迎团队到来,并对此次行程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协调解决实践地对接、安全保障、方言沟通等问题。团队介绍了学院学科优势及往期成果,该团队以省级样板党支部骨干为主力,将深入乡镇企业调研,力求形成实践成果。双方同意以此次实践为契机,深化产学研合作,助力无为产业发展。

涌江北绽新声:千年古城的时代解码

下午,团队走进无为博物馆,在时光流转中体悟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与发展活力。博物馆内,“长江文化”“民俗风情”“现代崛起”等展区系统呈现了无为从古老驿站到江北产业新城的蜕变,让团队成员对“无为”二字有了全新理解——这片土地既传承着“无为而治”的智慧,更涌动着“有为担当”的活力。在“乡村振兴成果展”区域,团队看到无为市如何依托特色农业资源,打造出“无为板鸭”“襄安席草”等知名品牌,更了解到近年来当地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推进农产品深加工,让“绿水青山”持续转化为“金山银山”。团队成员王涵同学感慨:“博物馆就像一本立体的教科书,让我们看到无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也更明确了专业所学能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注入活力。

薪火相传守初心:两代工大人的基层坚守

随后,实践团队采访了两位工大校友——现任职于芜湖市委组织部的2017届毕业生王大远和无为团市委的2023届毕业生魏新宇。王大远学长以“团学”“踏实”“向上”概括工大时光。从参与智能腰带科研项目培养的实干精神,到如今负责公务员考录时为基层“留人才”——定向乡镇岗位、调整招录结构,他始终发扬“踏实干事”的工大风格。“把本事用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就是对校庆最好的献礼。”

魏新宇学长则用“成长”“实践”“机遇”勾勒大学生涯。大学协办团校的经历,如今成了他组织“皖美助学”“希望工程”的底气,27名受助孩子的笑脸,让他懂了“实践”的分量。“工大给的机遇,就是让我们把书生气磨成泥土香。”不同的经验分享里,不变的是工大人“扎根地方、实干为民”的初心。

今日的无为之行,团队以校联动同为起点,以城市文脉为根基,以校友引航为动力,为实践活动铺设了认知与实践并重的基石。展望未来,团队将带着这份认知深入乡村腹地,以想干事的姿态,能干事的本领,干成事的作为,奋发进取,致力于探寻如何将今日所见所悟付诸实践,以工大学子的专业热忱和扎实成果献礼母校八十华诞。

上一条:实践专栏| 食生学子赴潜山市痘姆乡探秘特色产业托举乡村振兴

下一条:实践专栏| 食生学子赴潜山市开展社会实践:探秘地质与非遗之美

关闭

电话:0551-62901285邮箱:spxy@hfut.edu.cn

邮编:230601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城翡翠路420号

扫一扫

学院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