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精准锚定社会发展需求与专业发展特色,2025年7月8日至10日,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生力量,强国脉动”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奔赴胡福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合肥我们方田教育、安徽新希望白帝乳业有限公司四家企业开展走访调研。团队聚焦食品、生物、医药行业前沿,通过车间观摩、高管对话、校友访谈,探寻人才需求新动向,为合肥工业大学八十周年校庆献上一份来自产业一线的思考。
7月8日上午,在胡福生食品无菌车间内,恒温保鲜柜陈列着雕花精美的徽州糕点。身着防尘服的实践团成员近距离观察生产线,传统工艺与现代设备的融合碰撞,引发成员对食品行业发展的深入思考。随后的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签约仪式上,企业负责人吴昌连和田巧云分享道:“人才培养与产品研发必须紧扣食品行业核心需求”,为食生学子指明了专业深耕的方向。

图1胡福生食品无菌车间
7月9日上午,实践团队赴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合肥基地参观调研。在与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李俊杰的交流中,李俊杰表示:“在招聘中,专业素养是基础,但我们更看重求职者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积极态度等综合素养。”随后,实践团队实地参观了企业工作环境与文化设施,感受其科研氛围。

图2实践团与企业在职校友李博晨合照
调研期间,团队专访了在该公司担任微生物实验分析员的合肥工业大学2023届毕业生李博晨。李博晨分享了他的职业选择经历:备考研究生三周后,他意识到自身更适应实践环境,结合在校期间的微生物研究课题经验,最终选择通过校招加入智飞龙科马。“掌握一项实用技能,比如‘修电脑’,都可能成为实习中的亮点,” 他结合自身经历建议学弟学妹,“相较于盲目追随考研大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为关键。看似偏离主路的尝试,或许能开辟新的职业通途。” 李博晨的分享为在场学子提供了多元化的职业规划视角。
7月9日下午,实践团队赴方田教育总部开展企业调研。李垚老师首先分享了企业运行逻辑,随后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2025届毕业生周海峰登台分享职业转型经历。"教育点燃了我的职业热情,"站在黑板前的周海峰坦言。跨专业考研失利后,他凭借大学期间暑期"三下乡"支教积累的经验与沟通优势,跨界投身教培行业。"过度执着专业对口,可能错失真正适配的赛道。"他现场写下"享受当下,不拖延"七字寄语,勉励学弟学妹勇于尝试多元路径。

图3实践团采访校友周海峰
7月10日,调研收官之站走进新希望乳业合肥工厂。在企业负责人杨旭的引导下,实践团穿梭于轰鸣的自动化灌装车间,全程观摩牛奶从原料杀菌到成品包装的智能化流水线,亲身体验现代乳业高效精准的生产模式。校企合作签约仪式上,学院何述栋老师与企业负责人杨旭聚焦毕业生择业议题达成共识:"大学生应着力提升创造价值的能力"。团队成员唐君煜在后续专访中,进一步探讨"课堂知识如何转化为产业解决方案"这一核心命题。

图4实践团在签约仪式的合影留念
值此合肥工业大学喜迎八十华诞之际,这场贯穿食品制造、生物医药、教育服务领域的深度调研,为学子揭开了产业变革中的就业新图景。从胡福生"一线打磨成才"的匠心传承,到智飞龙科马对"软硬实力兼备"人才的渴求;从方田教育周海峰"跨界适配赛道"的破局之路,到新希望乳业"知识转化价值"的时代命题——四企探访凝练出共通启示:专业素养是根基,实践能力是引擎,跨界思维拓边界,创造价值定未来。
当产业一线的真知灼见汇入"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学子正以这场特别的"产业课堂"献礼母校八秩峥嵘。他们带着对专业价值的重新审视,立志将车间里的机械轰鸣化为创新号角,把实验室的精准刻度刻进工业报国征程,以"食生力量"守护民生安康,用青春智慧续写工大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