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赴凤阳县小岗村改革开放精神学习与乡村振兴调研实践团”深入省级非遗传承基地——“当年农家”院落,开展沉浸式学习与深度调研,聚焦凤阳花鼓、民歌与凤画等传统文化瑰宝,探寻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传承创新与赋能路径。
探秘花鼓,叩响时代强音
成员们围坐花鼓艺人旁,聆听历史渊源与技艺精髓。在艺人指导下,亲身体验指尖翻飞,感受鼓点阵阵。这承载着土地记忆的铿锵之声,更成为解读小岗改革豪情的独特密码。团队细致调研了花鼓表演队组建历程、常态化运营模式,探索这项非遗技艺如何转化为文旅“金名片”,“敲响”村民增收致富的新乐章。


图1 2 团队成员与传承人学习调研凤阳花鼓
学唱民歌,聆听乡土新声
民歌传承人清亮的歌声穿透暑热,传授经典曲调与演唱技巧。成员们认真学唱,品味歌词中蕴含的乡土智慧与生活故事。调研重点聚焦民歌的“新声”——如何巧妙融入电商带货、生态农业等时代主题,使源自田间的“好声音”成为宣传乡村特色产业的天然媒介,唱响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当代愿景。

图3 传承人演唱凤阳民歌
研习凤画,绘就振兴图腾
在凤画大师工作台前,成员们屏息观摩精湛工笔技法,近距离感受七彩凤凰的勾勒着色与深邃寓意。团队深入调研凤画的“新生”:记录以凤画为灵感的文创产品开发种类与市场反响;了解研学课程设计及受欢迎程度;探讨古老艺术如何赋能乡村文旅产业链升级,让凤凰图腾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中焕发新生、振翅高飞。

图4团队成员调研凤阳凤画
深度体验,领悟文化力量
通过沉浸式调研,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小岗村的传统文化绝非静态标本,而是驱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活性因子”。指导老师姚改芳在总结中强调:“此行核心收获,在于亲眼见证并切身感受文化传承厚度与乡村振兴高度的同频共振。小岗村以改革精神为魂,以传统文化为根,在非遗保护与创新转化间找到了精准平衡点。花鼓、民歌、凤画这些滋养乡土的艺术瑰宝,已内化为村民的文化自觉,转化为强劲的产业动力,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注入了独特的精神底蕴与市场价值。”

图5实践团前往当年农家
此次调研,不仅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更是一次聚焦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路径的深度学术实践。从“敢为天下先”的改革丰碑,到“文化赋新能”的振兴实践,小岗村持续书写着中国乡村发展的时代篇章。花鼓的铿锵、民歌的悠扬、凤画的斑斓,已深度融入小岗村的发展血脉,成为驱动其迈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新征程中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这片改革热土的文化自信,正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激情奏响新时代的田园交响曲。
文/徐荣华 图/李戌 审核/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