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风采

实践专栏|筑牢语言桥梁 助力乡村振兴—食生学子赴泽普县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

作者:图/姑丽孜巴,海迪切;文/阿丽娅,阿迪亚;审核/李艳  发布时间:2025-07-11  阅读次数:

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一步深化青年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的作用,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同心同音,振兴有我”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团深入新疆泽普县阿依库勒乡阿依丁库勒村,开展以“筑牢语言桥梁 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夜间普通话培训活动。通过定制实用教案、开展沉浸式教学、走访村民记录变化,青年学子以行动搭建语言桥梁,书写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图景。

1:团队成员出发前合影

精准筹备:锚定 “急难愁盼” 的教学设计

为让教学更贴合村民需求,实践团在活动开展前做足准备。通过与当地干部沟通,他们精准聚焦村民在就医、办事、购物等高频生活场景中的语言障碍,将 “如何清晰描述病情”“社区办事流程问答” 等内容作为教学重点。

团队精心开发了沉浸式主题课程,认真撰写教案,从模拟医院挂号到理解社区公告,从购物交流到政策咨询,让课堂变身微型社会。同时,他们准备了情景卡片、实用短语手册等教具,每个短语都标注了发音要点,部分还配上了当地语言注释。为激发学习热情,团队还准备了洗衣粉、洗洁精等生活用品作为互动奖品,让教学更接地气。

2:团队成员在准备教学方案

夜校课堂:沉浸式学习里的沟通突破

夜幕下的阿依丁库勒村夜校,灯火照亮了村民们求知的脸庞。讲台上,实践团成员书写工整的板书手持情景卡片,逐字逐句示范发音;台下,村民们认真跟读,不少人拿着笔记本记录要点。

3:团队成员在开展教学培训

“医生,我头疼,想做检查。” 在 “模拟医院挂号” 情景中,村民买买提・阿不都用刚学的普通话完成对话,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这样的情景模拟环节贯穿课堂,村民们在角色扮演中练习实用对话,从 “社区办事咨询” 到 “购物砍价”,课堂上活跃的氛围让人深刻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喜悦。

4:团队成员在开展教学培训2

58岁的村民热孜万古丽・亚森主动举手:“‘血压高’怎么说?我想记下来,以后带老伴去医院能用。” 团队成员立刻耐心示范,直到她能清晰跟读。

课堂上,互动问答与情景模拟环节点燃了村民的参与热情,大家争相举手、积极应答,拿到奖品的村民们,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5:团队成员与村民在开展情景模拟教学

民声回响:语言畅通带来的踏实改变

培训间隙,实践团结合采访提纲,与多位村民深入交流,听他们讲述普通话带来的变化。

在就医方面,村民托合提・尼亚孜感慨:“以前去县医院,说不清楚哪里不舒服,只能比划,医生也着急。现在学会了看病时常用的词,心里踏实

青年村民阿卜杜热合曼・图尔迪分享了外出务工的经历:“去年去外地打工,因为普通话不好,跟老板沟通工作安排总费劲,错失了不少机会。今年主动学习普通话之后,能说清自己会的技能,找工作顺利多了今天的学习让我更加坚定了信心

6:团队成员采访村民

青年担当:让推普之光照亮振兴路

队员们的足迹不仅留在了乡村振兴的热土上,更深深镌刻在村民的心中。队员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当以普通话为纽带,既做国家通用语言的积极传播者,更做乡村振兴路上的主动践行者,以实际行动探索推普助力乡村发展的更多路径,为畅通民生沟通、赋能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

7:团队成员与村民合影


上一条:实践专栏| 探灵芝文化,访产业创新:合工大学子调研金寨芝神堂解锁乡村振兴新路径

下一条:实践专栏| 探访利民生物,对话政企代表——合工大学子 调研金寨灵芝产业助农振兴实践

关闭

电话:0551-62901285邮箱:spxy@hfut.edu.cn

邮编:230601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城翡翠路420号

扫一扫

学院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