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合肥工业大学“合成生物与食品智能制造”微专业 2025年招生简章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6-30  阅读次数:

1. 项目简介

在食品产业智能化升级与合成生物技术革新的战略背景下,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依托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多学科一流专业建设点优势,整合行业龙头上市企业、科研平台与学术+产业双导师团队,华恒生物联合重磅推出合成生物与食品智能制造微专业专业聚焦合成生物工具在食品研发中的应用及智能生产系统搭建,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底盘细胞构建、智能装备运维、数字化生产管控等核心技能,精准对接食品生物制造产业高效、绿色、创新转型的人才需求缺口专业将于20257月正式招生,诚邀青年学子投身生物智能制造科技新赛道,共筑未来食品产业新生态!

2. 优势特色

2.1 资源供给

专业依托18000 平方米实验室、超亿元科研设备及18个省部级平台,联合行业龙头上市企业“华恒生物”共建教学实践基地,构建实验室-中试线-产业端全链条式教学网络。

2.2 学科支撑

专业立足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博士点学科3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融合食品科学、合成生物学、智能制造多学科资源,致力于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2.3 师资队伍精

专业汇聚多名国家级领军、青年人才与企业资深专家,组建高水平师师资队伍,依托科研项目、创新竞赛搭建学术-产业成才阶梯,整合多专业、多领域师资力量。

2.4 教学模式

专业创新三元耦合、四维协同培养体系,推动课堂教学、实践操作、创新创业深度联动,深化科教产教融合,开设跨学科特色课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2.5 文化体验

专业秉承食安家国理念,通过产业深度调研解读前沿认知讲座等方式,强化社会责任意识,着力塑造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行业栋梁

3. 课程设置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先进生物制造工程

基础课程

48

3

2025年秋季学期

食品原料与添加剂

基础课程

32

2

2025年秋季学期

合成生物学

核心课程

32

2

2026年春季学期

食品现代加工技术与智能化装备

核心课程

32

2

2026年春季学期

食品生物智能制造实验与实践

(与华恒生物合开)

实践课程

24

1

2026年春季学期

4. 课程介绍

4.1 先进生物制造工程(基础课程)

本课程融合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核心理论与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的工程技术,构建“从分子设计到系统智造”的全链条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在生物基产品合成、食品功能因子创制等领域的交叉创新能力,为生物制造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支撑。

4.2 食品原料与添加剂(基础课)

本课程系统介绍常见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剂(酶制剂、营养强化剂天然色素等)的理化特性与生物学功能、功能成分与食品工业应用场景。依托构效关系-工业应用-生物知识体系,旨在深化学生对食品原料与添加剂的认知,提升其在未来食品研发与生产中的基础实践能力。

4.3合成生物学(核心课程)

本课程系统讲授基因线路设计、微生物细胞工厂、代谢调控模块等前沿知识融合食品安全与功能化生产实际需求,培学生在智能制造与生物创新交叉领域的综合素养,为食品产业绿色制造升级注入创新动能

4.4 食品现代加工技术与智能化装备(核心课程)

本课程聚焦食品现代加工技术与智能化装备,系统解析加热杀菌、分离冷冻、合成生物技术、无损检测及智能制造等技术原理、装备应用及发展趋势,重点关注智能化加工与合成生物技术的交叉应用。课程注重理论与实际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技术应用创新能力。

4.5 食品生物智能制造实验与实践(实践课程)

本课程依托省级教学实验中心和华恒生物产教融合基地,通过微生物发酵、酶工程实验教学赋能绿色工艺创新设计与智慧生产管控,构建课堂研习-实训操作-中试验证-企业实践四级实践培养体系,培养学生解决生物基生产、碳减排等产业关键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

5. 师资团队

徐宝才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国家级领军人才微专业负责人。先后担任肉品加工与质量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产品生物化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从事肉品加工及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承担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十三五”、“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

郭恒华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研究员。微专业企业合作方负责人。兼任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副理事长等职,安徽省第十一届、十二届人大代表,获福布斯中国杰出女企业家”、“安徽省优秀民营企业家等荣誉称号,并担任多所高校产业导师。其主导无氧生物制造L-丙氨酸关键技术突破,有力推动合成生物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李沛军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国家级青年人才担任中国轻工业肉品微生物控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从事微生物与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创新创业奖励8(其中第一名/金奖5项)

章宝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国家青年人才,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从事淀粉结构与功能、食品胶体功能化与活性因子输送等研究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刘洪林教授、博导,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深耕食品质量与安全分析领域多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获得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获评安徽省领军人才、安徽省高水平导师等荣誉称号。



蔡克周教授、博导,农业农村部神农青年英才”。兼任安徽省科协委员、安徽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秘书长等多项职务。专注畜禽产品加工与副产物利用研究,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张洪斌教授、博导,国家工程教育认证专家、安徽省教学名师、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长期致力于合成生物与食品智能制造技术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等荣誉奖项。



肖桂然教授、博导,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深耕分子营养与合成生物制造领域主持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在营养代谢、生物活性物质合成调控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果,获安徽省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计划等荣誉奖项。



陆剑锋教授、博导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从事淡水生态渔业、水产品深加工、水产动物资源保护及综合利用等领域研究,主持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安徽省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等荣誉奖项。



胡雪芹副教授、硕导。长期致力于酶的构建、改造及食品应用研究,主持多项省级科研项目,在生物发酵工艺优化、功能性食品开发等领域成果突出,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荣誉奖



林琳副教授、硕导,安徽省教坛新秀。聚焦水产品加工与贮藏、水产生物活性物质及功能特性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获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等多项荣誉奖励。



秦志杰副教授、硕导深耕先进生物制造领域,专注于生物合成技术优化与食品智能制造的交叉研究。在生物合成途径优化、新型生物催化剂开发、智能化生物制造工艺等方向成果卓著为产业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李晗,博士、讲师,20246月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构食品蛋白(肽)构效关系及活性机制研究。获得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志愿服务先进个人、辽宁省大学生年度影响力人物等荣誉称号。

6. 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面向合肥校区所有理工科专业2023本科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生物、化学和物理基础。

修业年限:20259-20266月(学制1年),需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及实践环节。

7. 报名申请

71-711日,请符合条件的学生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中提交申请,逾期不予受理。

具体操作流程见附件。

8. 考核方式

2025年度计划招生90人。报名成功后学院统一安排面试。

地址:合肥工业大学翡翠湖校区食品与生物工程大楼203-4

联系电话0551-62901534(胡老师、王老师)


下一条:关于学院2025年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行业导师推荐名单的公示

关闭

电话:0551-62901285邮箱:spxy@hfut.edu.cn

邮编:230601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城翡翠路420号

扫一扫

学院官方公众号